从莲花公墓汉阙思考古代中国墓阙的演变和墓阙的意义

  • 国学礼仪
  • 2019-09-12
  • 人已阅读
简介墓阙就是墓前神道两侧的阙,它渊源于早期社会成对地立于建筑群入口处的两侧的一种木构建筑物。阙的初期用途只是作为建筑群入口处的标志,到后来人们逐渐赋予其更多的功能。1986年四川简阳出土的一口东汉石棺上,在石刻的阙的两旁,刻了“天门”两个字,这些迹象表明了墓阙似乎还有祭祀用意天界的入口处。石刻的墓阙与神兽、神人在墓区组合成天界状况,亡灵从坟墓内出来只一步之隔就可进入天界。汉代墓阙中,出现最频繁与升天主题关系最密切的就是西王母。墓阙就像一座浓缩祠堂内容带有祭祀性的浮雕。这些铭刻、雕画及由此衍生的内涵,使墓阙就像
◆墓阙墓主身份地位的象征

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希腊、罗马的纪念柱和凯旋门式的纯纪念性的建筑式雕塑品,但与之相似的则有汉石阙和石牌坊这种融雕刻与建筑为一体的艺术品。墓阙作为流传下来的石阙的主要类别,不仅仅是我国石雕艺术中的瑰宝,更重要的是,它在其并不十分长久的历史生命过程中,扮演了我国丧葬礼制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它具有记录官爵功绩和装饰作用,象征墓主身份和地位,从而具有了更广阔和深远的文化内涵。ZGe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墓阙就是墓前神道两侧的阙,它渊源于早期社会成对地立于建筑群入口处的两侧的一种木构建筑物。阙的初期用途只是作为建筑群入口处的标志,到后来们逐渐赋予其更多的功能。《古今注》说:“其上可居,登之可远观。”说明阙具有登高远望的作用。《白虎通义》曰:“门必有阙者何?阙者,所以释门,别尊卑也。”这就有了代表地位、权势的作用。《春秋公羊传)曰:“天子诸侯台门;天子外阙两观,诸侯内阙一观。”这时的阙已起到了表现封建等级制度的作用。到了西汉,为了祭祀的需要,为了表示对神祗的敬重,以及表示死者的身份、地位,就出现了墓阙。东汉则是墓阙发展的顶峰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数量和规模就远不如汉代了,隋唐时期,墓阙仅限于帝王陵墓专有,宋代一如隋唐旧制,到了元明清三代,墓阙就悄悄地退出历史舞台了。ZGe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ZGe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ZGe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莲花公墓汉阙ZGe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两汉时期墓阙的发展形成了一个高潮,这与当时的厚葬之风是有密切联系的。秦汉时期的传统灵魂不灭观念的发展,阴阳五行、谶讳迷信、神仙方术的盛行以及在神仙方术的基础上形成的道教的普及,也都成为当时厚葬风气盛行的土壤和基础。还有,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在统治者的极力倡导下也深入心,对厚葬制度也产生一定影响。《盐铁论·散不足》载:世“死以奢侈相商;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以致发屋卖业”。上至皇室贵族,下至一般官僚地主,生前奢靡之风盛行,死后当然不能孤单寂寞,于是竞相厚葬并相习成风。所以,墓阙从它一诞生起,就是作为墓主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是豪华奢侈生活的一种标志。西汉的墓阙只限于帝王享用,到了东汉,县令、太守以上的官吏就都可在墓前建阙了。根据主的身份,分别修建单出阙、两出阙以至三出阙,出阙数越多,则地位越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两汉时期,封建制已日趋巩固和完善了,封建统治阶级用来表现们等级关系的标准也越来越明显。ZGe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墓阙作为当时丧葬礼制的见证物,包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与民俗学资料,比如当时经济发达的地区,特别是四川、山东、河南等地的冶铁、制盐、纺织等手工业居全国重要地位;农业方面兴修水利,广泛使用牛耕;神仙思想流行,儒学与天感应一都反映在墓阙的画像中。ZGe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ZGe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根据目前所存的画像我们可以把其中表现的题材归纳为以下几类:
ZGe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一是墓主生前生活。这些画像主要表现死者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享乐生活以及拥有的财富,同时也反映了汉代劳动民生产、生活状况。如河南登封太室阙的“车骑出行”画像,前面刻一匹马拉着轺车,华盖下是主,穿着斜襟长衣,拱手而作。驭手坐于车前拉着缰绳,后面一骑马跟随,应是主的侍从,充分反映了汉代贵族驾车游玩的悠闲生活,也显示了封建贵族们的权势和威仪,另外,画中车从”与“骑从”的数与搭配方式也是考察当时风俗的重要资料ZGe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二是舞乐百戏。如河南登封少室阙上有蹴鞠画像,刻的是一个头挽高髻的女子,细腰,穿长袖舞衣,舞袖轻倩地自由飘扬,双足跳起,正在踢球,其两边各刻一,一穿长衫坐在凳上手拿鼓棒击鼓,一跪坐着伴奏。从这幅画,我们不难看出起源于战国时代的蹴鞠到了汉代已经配上音乐作为舞蹈来表演了ZGe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三是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主要是关于帝王、圣贤、忠臣、孝子等,比如“荆轲刺秦王”,“周公辅成王”等,当时儒家思想已成为社会的正统思想,这些画面就反映了当时忠、孝、礼、贤等思想的影响深远。ZGe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关于神话传说,墓阙上的绝大部分画面其实都是一些与天上之物如日月、星辰、神(西王母、伏羲、女娲、羽等)以及神灵(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等)相关联。1986年四川简阳出土的一口东汉石棺上,在石刻的阙的两旁,刻了“天门”两个字,这些迹象表明了墓阙似乎还有祭祀用意天界的入口处。石刻的墓阙与神兽、神在墓区组合成天界状况,亡灵从坟墓内出来只一步之隔就可进入天界。汉时们的这种祭祀思想是与当时灵魂不灭观念的发展有密切联系的。汉代对于死后的灵魂有着种种看法,一种认为魂魄二气寄于体内使有生命,死魂魄散,离身的魂魄再相合便是鬼,鬼仍然需要衣食住行。也有另一种看法,认为处魂魄二气一阴一阳,死后阳性的魂气上升,离开体,阴性的魄气沉于地下与死骨骸为伍。按这种说法,死后分为二,即上天、地。第三种看法是,可以通过升仙来达到长生,鬼也好,魂也好,整个也好,上升到天界是一条最好的出路。还有第四种看法,认为死后命归黄泉,黄泉世界与阳间世界有着同样的社会结构和同样的思想意识,这使汉代在死者入葬时不能不考虑周到、全面。不仅陪葬的物品要丰富,墓室也要仿照阳间的阳宅来建造,生活环境和生需求也要根据死者生前所据有或追求来安排,但的欲望无限而墓室的空间有限,于是代替实物的艺术表现就成了汉墓最常使用的手段,建造墓阙即为其一。ZGe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汉代墓阙中,出现最频繁与升天主题关系最密切的就是西王母。她原是传说中昆仑山的女神,早期形象极其丑陋,但因为她有长生不老药,崇拜她的有增无减,而这个能给带来好处的女神形象也就发生了变化,先变成白发皤然的老太太,再变成三十几许的美妇,直至变成神仙世界的象征。墓阙上简略的画面如:一个、一匹马和西王母;一个,半开门童子和西王母;一个,一个持节方土和西王母等等,其实都可以理解为亡故的来到西王母身边,成了仙。ZGe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建造墓阙其实只是汉代陵寝制度中的一小部分,但它却反映出当时的祭祀制度。中国的生命存在不能从正规虔诚的宗教信仰中获得终极关怀,只能在世俗的生活中,寻求较为具体的生存关怀,祭祀的功能就包含这种心理安稳作用。频繁、规范、严谨的祭祀活动,不仅在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精神联系,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逐步形成了一种完备成熟的祖先崇拜制度,其基本内涵即是孝,其实也就是祭祀制度的准宗教信仰,它为中国的生活提供了较为完备的精神支柱。由此就不难理解墓阙作为“天门”的蕴意了,它为中国对生命归宿的忧虑提供了一种精神慰藉,死就是去另一个世界与祖先团聚,成仙并长生不老,而不再是孤零零地一个走向凄凉、恐怖、陌生的异国。ZGe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墓阙的其他方面也能反映出不少社会、艺术的侧面,比如,墓阙的铭文多次提到“举孝廉”,反映了汉代的职官制度;墓阙铭文的刻法风格形式各具,全面地反映了汉代书法艺术的时代风貌;墓阙的雕刻技法饱满均衡,细致绵密,使整个建筑形成整体美等等。总之,墓阙就像一座浓缩祠堂内容带有祭祀性的浮雕。这些铭刻、雕画及由此衍生的内涵,使墓阙就像墓区的简介或序言,在进入墓区之前,给一个粗略和概括的认识,墓阙因本身遍布高低不等的浮雕而显得华美,又因阙顶出檐较大,有如鸟展开的翅膀而具有一种升腾之感。以说从观者的心理来看,阙是陵蕴雕塑掀起的第一个高潮。ZGe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