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习俗礼崩乐坏:以孝治天下居丧礼的起源发展和现代的居丧礼仪

  • 国学礼仪
  • 2019-10-01
  • 人已阅读
简介50岁服丧可以不必太哀伤,60可以不哀伤,70虽服斩衰但可以照常饮酒食肉。唐以后,居丧成为国家法制,故曰“守制”。不守制或守制不遵礼则为“违法”,居丧就更普遍了。“不孝”居丧在中国起源很早。孔子曰:“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在儒家那里是一桩很严重的罪行,儒家以此作为塑造完美人格的起点,不孝必然不忠所谓“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唐以后,居丧成为国家法制,故曰“守制”。不守制或守制不遵礼则为“违法”,居丧就更普遍了。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去世。当时规定:一个月内不得婚庆、筵宴、奏乐等吉事。这是中国现代社

父或母、尊长亡故及下葬后,丧事(及丧礼)并未完结,接下来的是居丧3年(实为27个月),或曰服丧、居孝、服孝等。居丧者又为“丁忧”。丁,当也,遭遇也;忧,思也,即正值怀念先父、母养育恩情之意。为父服丧为“丁外艰”为母服丧为“丁内艰”(中国历来对母亲的孝感情重于对父亲),故丁忧又被称为“丁艰”。为老师服丧称“心丧”。唐以后国家将居丧法制化,故又称“守制”。有时则将二词连用。居丧守制在中国传统的丧礼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fwb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fwb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居丧在中国起源很早。孔子曰:“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阳货》《孟子》也说:“三年之丧”是夏商周三代之礼,并说舜崩,百姓如丧考妣,服丧三年。这多少反映了三代“君亲合一”的社会体制。fwb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fwb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由于文献缺乏,舜时代的服丧情况不得而知。现存文献中最早的居丧记载是商王帝太甲居桐宫服丧3年,“王徂桐宫居忧。”孔颖达疏:“既不知朝政之事,惟行居丧之礼,居忧位,谓服治丧礼也。”太甲是商汤的长孙,登位3年仍“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被阿衡(相当于丞相)伊尹放逐到桐宫3年,朝政由伊尹主持。桐宫为商汤葬地,太甲在那里为祖父居丧兼思过。后改悔,被伊尹接回,还政于太甲(见《史记·殷本纪》、《孟子》《尚书》等)。不过应指出这些史料多少已经先秦儒家们“修改”过了。因而要确切地指出居丧的起源是相当困难的。但研究者一般都认为,至少在西周后期时居丧礼已基本形成了。它的正式定型以及鼓吹于天下大约都与儒家相关。fwb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fwb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西周是三代礼制最完备时期,其中包括对居丧礼都有详细规定,见于“三礼”之书,它们是研究居丧礼的最原始资料。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社会处于大动荡中,居丧礼也受到冲击。孔子弟子樊迟就公然对“三年之丧”的合理性表示怀疑,因而受到孔子的痛斥。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组成的儒家学派极力倡导三年之丧,理由是“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达丧也。”其理论根据是“孝”。他们以居丧礼作为推行孝文化的基本环节,塑造优秀格,并以此作为建立社会秩序、治理天下的出发点。因而“三礼”之书及先秦儒家经典中充斥着此方面的讨论,并为尔后2000余年中国社会推行“以孝治天下”提供了一个理论源头。他们自己则以身作则,率先执行。fwb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fwb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孔子死“葬鲁城北泗(水)上,弟子皆服三年。”这是执父丧礼。“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还有继续留下来。子贡系商,孔子临终时,子贡在外,故在墓侧又守三年以赎愆。孔子弟子及鲁从冢旁定居者有百多家,形成居民区,曰“孔里”。(《史记·孔子世家》)著名军事家吴起在家乡时为乡党所笑,他怒而杀之,逃亡,发誓“不为卿相誓不还家”。他在孔子弟子曾子门下求学,后逢母丧,不归,曾子鄙其为,与之绝交。(《史记·吴起列传》后世以此将吴起作为“不孝”的典型。《晋书·段灼传》云:“吴起贪官,母死不归,杀妻求将,不孝之甚。”杀妻求将之事指齐攻鲁,有推荐吴起为鲁将,但有说吴起妻是齐,吴起为鲁将不宜。吴起闻,归家杀妻,为鲁将,大败齐师。“不孝”在儒家那里是一桩很严重的罪行,儒家以此作为塑造完美格的起点,不孝必然不忠所谓“忠臣出于孝子之门”。fwb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滕定公薨,太子派请教孟子,准备行“三年之丧”,而“父兄百官皆不欲”,理由是:我们的宗主国鲁国从未实行过,我们的先君也未实行过;对于丧礼,我们还是应该遵祖制才是。此为公元前3世纪,离孔子去世200余年了,居丧在诸侯公室公然受到强烈反对,并说鲁、滕均从未实行3年之丧。是从来就没有过此事呢?还是长期未实行因而成为祖制呢?孟子也未说清楚。历史上200年是完全可以形成一个传统的。居丧与中国古代的大农业经济性质、宗法制、社会对抑制欲膨胀的需求相关联。fwb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fwb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如前述中国古代很早就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辽阔而统一的农业区域,华北平原连同渭河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加起来比整个西欧都要大,古借助宗法制及其孝文化有效地实施了对一个庞大的农业帝国的有效统治。而以“对先报恩”为理论旗帜的居丧就是宗法制、孝文化的直接体现,并成为了实施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的杠杆同时,居丧3年使一部分在相当的时间内大体脱离了社会生活,这又会减少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社会的能量过剩。
fwb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fwb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礼记·曲礼》:“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祭礼。丧复,常,读乐章。居丧不言乐。”就是说,居丧的行为规范有明文规定,它们见之于《仪礼》、《礼记》诸篇章中。未葬居“服舍”。即从居室中搬出来,住在专为丧事筑的小茅舍内。既葬在墓侧搭棚子居住(“结庐而居”),亦谓“居冢次”,即居于坟墓之侧。fwb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不食肉饮酒,只有病重时才稍吃肉饮酒。“居丧之礼,头有创(伤)则沐,身有疡(痒)则浴,有疾则饮酒食肉,疾止复初。不胜丧,比如不慈不孝。”因身体病倒而不能行服丧就等于不慈不孝,即示先之“不慈”、己之“不孝”。这里以“慈”、“孝”的名义给服丧有困难时留下的一个休养生息的缺口。不过,50岁服丧可以不必太哀伤,60可以不哀伤,70虽服斩衰但可以照常饮酒食肉。这是对老者服丧的特殊规定。fwb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专心尽哀,不得宴乐,“居丧不言乐”。“丧不贰事”,“父母之丧不避涕泣而见”,见“非丧事不言”。要有悲容。《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居丧而不哀,在戚而有佳容,是谓不度。”不嫁娶、不近妇,禁夫妻生活,“终丧不御于内”居丧不远行,不出外做官,已做官者须辞官回家。不访友,不应召,“有服,召之食,不往。”《礼记·丧大记》东汉郑玄注:“父母始死悲哀,非所尊不出也。出者,或到庭,或至门。”fwb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周礼25月为“正丧”,可除丧服,饮酱醋一类调料,即“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隔一月行谭祭,全部恢复正常生活,虚计3个年头。居丧礼后世各有损益,但基本精神未变,都是从禁止生者情欲享乐上提出限制性规范。例如《清通礼》:“凡丧三年者,百日剃发。仕者解任。士子辍考。在丧不饮酒,不食肉,不处内(不与妻妾交往),不入公门,不与吉事。”从史书、小说等古代作品中,我们可以大量地发现古的居丧描述。fwb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西汉文帝临终,制短丧之诏,定大丧(皇帝丧)为36日。此后,恢复正常生活,听民间嫁娶从吉。就是说,在这36日内上述禁忌必须遵守,否则为“大逆”,或“大不孝”西汉楚元王刘戊,景帝二年(公元前115年),薄太后死(景帝之母),他在丧期内通奸,事发,被削去东海、薛两个郡。他因此怀恨在心,后串通吴国合谋叛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汉书·楚元王传》西汉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昭帝崩,无子,昌邑王刘贺继嗣,准备即位。但他在丧期中,不遵礼法,霍光等朝中重臣罗列了他诸多罪状,最终将他废黜。其罪状是:“服斩衰,亡悲哀之心,废礼仪,居道上(来长安的路上)不素食,使从官略(掠)女子载衣车,内(纳)所居传舍。始谒见,立为太子,常私买鸡豚以食。”此外,先帝灵柩在前殿,他在后面聚乐“击鼓歌吹”、“鼓吹歌舞,悉奏众乐”;驾车任意驱驰,四处玩耍,“弄彘斗虎“游戏庭院中”;又与昭帝诸宫女“淫乱”,并威胁随从敢泄者腰斩,等。他如此“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仪)、乱汉制度”,不亦“继大统,恐危社稷”,于是夺皇太子嗣,另从宗室选太子,因而有了宣帝继位(《汉书·霍光传》)。这些行为在居丧中是非常严重的罪行,刘贺若不是储太子地位,恐怕已被斩首了。fwb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后汉书…光武本纪》:刘秀与兄一同起兵,后来,兄遭更始帝猜忌而被冤杀,刘秀强忍悲痛,“不敢为伯升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这说明当时居丧礼已相当普遍,并有上述服丧、饮食、言笑”等规定西晋仍有居丧者,名士阮籍恃才放荡,居丧饮酒食肉,被奏了一本,罪为“不孝”。唐以后,居丧成为国家法制,故曰“守制”。不守制或守制不遵礼则为“违法”,居丧就更普遍了。fwb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但须指出3年之丧在各朝的执行情况有差别,在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又有差别,对不同的也有差别。一般而言,唐宋以后较严,明、清更严;民风淳朴时,遵守较好,反之较差;对官吏严,对庶民宽。官吏若未遵守,有被革职并治罪的危险;士学子则仕途从此断绝,并为所鄙视。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诏:令不得在三年之丧内嫁娶,“三年之丧创深痛钜。乃愚民不知礼教,虑服丧后不获嫁娶,遂乘父母疾笃或殡敛未终而贸然为之者,朕甚悯焉。”并说此后国家官员、学生“毋违此制”。至于庶民,“穷苦无告,父母卧疾”,要靠媳妇侍候煮饭等情况,就放宽一点,所谓“古者礼不下庶”大慨就是指的这些吧!中国古代,国家治官员严于百姓,所谓“治民先治官”。fwb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fwb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明、清小说中有很多关于守制的描写。明·凌蒙初《三刻拍案惊奇》第五回:明初铁铉,在山东当参政使时,非常仰慕高贤宁的为和才干,乃托为他寻亲,不料高贤宁“父死丁忧,此事遂已”。fwb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fwb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娄府两公子听说萧山县的权勿用才气“很高”,便派儿子宦成去请。不多几日宦成来到萧山“招寻了半日,招到一个山凹里,几间坏草屋门上帖着白,敲门进去,”只见“权勿用穿着一身白,头上戴着高白夏布孝帽”。权勿用问明来意,向宦成道:“多谢你家老爷厚爱,但我热孝(父母死去百日内)在身,不便出门。…再过二十多天,我家老太太百日满过,我定到老爷们府上来《红梦楼》第四十六回:贾赦欲纳贾母丫环鸳鸯为妾,鸳鸯不从,贾赦威逼“迟早也逃不出我的手心”。fwb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fwb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鸳鸯则对说“老太太在一日,我一日不离这里,若是老太太归西去了,他横竖还有三年的孝呢,没个娘才死了,他先弄小老婆的。等过了三年,知道又是怎么个光景,那时再说。”这表明“三年之丧”的行为规范是非常清楚而严格的。第五十八回:朝中老太妃“薨”,诏令“凡皓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敕谕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嫁。”太妃是皇帝母亲一辈,这是国丧,“有爵之家”1年、“庶民”3个月,不得筵宴音乐和婚嫁等吉事。当然,其间对生活起居的规定没有为父母守制那么繁琐,们一般可以做到。
fwb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去世。当时规定:一个月内不得婚庆、筵宴、奏乐等吉事。这是中国现代社会为国丧的居丧守制,不过属临时规定,未载于礼法明文。后来10月6日一举粉碎“四邦”,神州大地顿时鞭炮齐鸣,实未足1个月。各国国家元首去世也大都有此类规定。fwb成都周边郊区县最全的公墓陵园网_恩亲网_殡葬网_18328329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