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和景颇族的丧葬礼仪

  • 公墓新闻
  • 2019-11-10
  • 人已阅读
简介董萨卜选一年老妇人,与其同拉一条长约丈许的白线。董萨用刀将线割断,老妪所拉一端线头如向外,即认为魂已送走。对举行过送魂仪式,但又未送走的亡魂要供奉在家里。送魂毕,还要按照人们的现实生活方式为死者建坟。先在坟上盖一座高丈余草棚,作为死者灵魂住房。然后,在草棚或竹篱顶端竖立一个木刻人像,用火炭、红土、牛血猪血涂以彩画,代表死者的人像,称“顾不绒”。上面拴若干根棉线,作为生者死者从此断绝关系的象征。还要在坟四周,据死者子女数插立竹竿,竿顶悬挂木质或布质各种符号,分别表示死者的性别、年龄及生平事迹。
傈僳族的丧葬礼

傈僳族当家中死人,全村停止劳动一至三天,附近村寨也停工一天。他们认为死者未葬就劳动,庄稼不会丰收,人会撞鬼生病死者家中杀猪羊祭鬼待容。亲友邻里群至帮忙,送礼吊丧。无论送来多少酒肉,都要吃完喝光。晚上全村聚死者家,各持根木棍撑持地板,边跳边唱以驱鬼,声嘶力竭方休。棺木以四块薄板合成,一般停尸两日即出殡。三四个青年人舞刀高啸开路。一般埋在村寨附近山坡上。死者生前用品如男子的弓箭、牛皮甲、挂包,女子的背箩、织布用具等都挂在坟前木桩上,任其腐烂。埋后不扫墓。葬前全村不准吃辣椒,否则是对死者的不敬。

景颇族的丧葬礼

景颇族多子孙老年人正常死亡后,要将其尸体停放鬼门旁脚朝外。随即,家人到屋外对空鸣枪,向亲邻报丧。若死者为男性,鸣枪偶数;若为女性,鸣枪奇数。亲邻闻声便前来协助料理丧事,参加守尸活动。青年男女群集死者家中,通宵达旦地跳“崩董”舞(一种祭祀性集体舞蹈),以示对死者的悼念。主人待以水酒,富裕人家招待一顿晚饭。夜夜如此,持续数日。一般认为,跳舞的日子越长,主人越光荣,这主要以死者家经济情况而定。贫者以木槽,富者以薄棺入殓。以熟鸡蛋两枚在旷地投掷,两蛋相碰处选作为坟地。出丧时宰猪羊于门前。亲友吊丧并送祭品。

在埋葬死者后要举行送魂仪式。景颇族认为,人死后,灵魂仍停留家中继续活动,干扰活人,须举行送魂仪式送走。魂送往方向和地点视死者的年龄和死因不同而有所区别。年老和年轻的正常病亡者,其魂均可送回“老家”(祖先发祥地),老年人要送得远些,年轻者则送得近些,都是沿着景颇族南迁的路线往北送。而被刀、枪、水致死者和妇女在好妮期间或分娩时死亡,灵魂都不能送回“老家”,只能送往远离村寨的山四子里。送魂日期由“董萨”卜卦决定。是日,请董萨念鬼并杀牲祭祀,然后送魂。送魂仪式之后,还要鉴别亡魂是否真正送走。即死者全家排列在鬼门前,为首者头顶一竹篮,内装用青叶包裹的糯米饭和两只熟鸡作为祭品。由董萨卜选一年老妇人,与其同拉一条长约丈许的白线。董萨用刀将线割断,老妪所拉一端线头如向外,即认为魂已送走。对举行过送魂仪式,但又未送走的亡魂要供奉在家里。送魂毕,还要按照人们的现实生活方式为死者建坟。先在坟上盖一座高丈余草棚,作为死者灵魂住房。然后,在草棚或竹篱顶端竖立一个木刻人像,用火炭、红土、牛血猪血涂以彩画,代表死者的人像,称“顾不绒”。上面拴若干根棉线,作为生者死者从此断绝关系的象征。还要在坟四周,据死者子女数插立竹竿,竿顶悬挂木质或布质各种符号,分别表示死者的性别、年龄及生平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