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蒙古族、朝鲜族的丧葬礼

  • 公墓新闻
  • 2019-11-10
  • 人已阅读
简介下葬时,如在平地,死者头部向北坡地,头部放置高的面。埋时,长子动第一土,次子动第二铽土,最后大伙一起动土。葬毕,在坟脚下用三块石头搭一个小台,为后代作供台。接着,在坟地摆一次酒席,然后,顺原路回归,回家要洗手。次目,死者的亲人要来上供,也叫圆坟。去世三年内,每年都要在死者去世的前一天上供。以后每年清明节、中秋节也要上供祭祀。
水族的丧葬礼

水族成年人死后,便将其垫床的稻草、稿荐、穿用过的旧衣物等搬到寨边焚烧,让烟火神将其用物赐与其享用。入殓后停枢在堂中,灵前摆着鱼、豆腐和酒饭等祭品,焚烧燃香,请人来“布亥”。“布亥”者要熟悉水族社会和家族发展历史,而这些人多为水书先生。“布亥”者虔诚地吟唱着。念词回族源迁徙的过程,并叙述亡人的生平及死后的安葬情况。在堂内悬鼓,依亡人岁数分别取三、五、七或九面铜鼓悬吊,配以锣、以点击的锣音为节,昼夜鸣击。水族认为鼓声给亡人以安慰和引路,可使亡人上天成仙或入海成龙。“布亥”时肃穆庄严,既是哀悼亡人,又是传播水族社会历史知识的重要机会。

停柩期间要守丧,人们通宵达旦地摆古论今,还举行顶杠翻杠等简易体育活动。在丧期忌荤(但不忌水产动物)。然后择日埋葬。水族地区盛行的棺墓葬,墓室用青石板、石柱、石条垒叠成长方体,棺木便葬于其间。

蒙古族的丧葬礼

蒙古族流行一种柜葬习俗。葬式尚简,不设灵床,不祭奠,不著丧服,无棺椁衣衾。富者唯制一木板柜,下方上尖,死者著常服,缠以白布,坐尸于中。浮土掩之。富而贵者则择地作坟,柜葬其中,砌以砖。贫者无力制柜,以柳编筐,裸体或略蔽布,纳诸筐中

蒙古族一般实行土葬,主要是在从事农业地区居民。人死后,净身、更衣、入棺,埋葬于公共墓地。蒙古族也有些地区实行火葬、葬等。这些葬法主要在牧区。由于放牧流动性大,人死后只能以牛马车载尸,疾驰荒野,不择路俟尸颇扑至地,即为尸安身之所,任鸟兽攫食,称之为野葬。火葬者,在大草原上架薪焚尸,随后收骨灰埋葬之。
 

朝鲜族的丧葬礼

朝鲜族凡是人死后,先用薄被盖上尸体,脱去死者的衣服,用泡香树水由上而下擦洗全身,换上新衣,谓之“袭”作完“袭”礼后,用勺将泡好的大米粒塞入死者口中,按右、左、中的顺序共进行三次,边塞边喊,塞第一勺时喊“百石”,二勺呼“千石”,三勺喊“万石”。再塞三枚铜钱,也要三次,依次喊“百两”、“千两”、“万两”。朝鲜族称此为“饭含”,意为让死者归天的路上用膳和做盘费

在死者入棺前,先用麻布或棉布按先竖后横的顺序捆尸体,共打五个或七个结,然后用七尺七寸麻布围起尸体,最后入棺称为行“殓”。行殓后,家属和亲属穿丧服,亲朋邻居前来吊丧,一般停灵三天后入葬。

出殡前,家属为死者招魂。然后将死者名字写入家谐。亲属无论男女,前来吊唁者都带一瓶酒,先奠一杯酒,再叩三个头。出殡时,把棺材装入抬棺木轿丧舆内,由24个青壮年抬丧舆。抬丧舆的人必须保持步伐整齐,沉默庄重。前面由举挽幛的人引路,接着两人抬着“神位”抬丧舆者随后,家人亲成着丧服跟在丧舆之后,边走边哭,气氛悲壮。出殡的路上,遇山遇桥,家属就要跪下叩头,以求平安无事。

下葬时,如在平地,死者头部向北坡地,头部放置高的面。埋时,长子动第一土,次子动第二铽土,最后大伙一起动土。葬毕,在坟脚下用三块石头搭一个小台,为后代作供台。接着,在坟地摆一次酒席,然后,顺原路回归,回家要洗手。次目,死者的亲人要来上供,也叫圆坟。去世三年内,每年都要在死者去世的前一天上供。以后每年清明节、中秋节也要上供祭祀。